免费亚洲网站,亚洲黄色自拍,日韩欧美在线观看,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傳媒掃描
您當前的位置 :

  

  深海里的生物

  

  機械手臂采集樣本

  

  蜘蛛蟹

  

  深海里的魚

■本組圖片由華商晨報主任記者 王齊波 翻拍 

  “蛟龍?zhí)枴苯Y(jié)束科考任務(wù) 

  記者對話潛航員劉開周 

  7000米深海海底本該一片黑暗,實際上卻是一片色彩斑斕,既有黃色、紫色的海參,也有白色的螃蟹、透明的玻璃海綿…… 

  2016年7月13日,中國載人深潛器——“蛟龍?zhí)枴奔叭w科考隊員抵達青島,結(jié)束了為期94天的科考任務(wù)。沈陽參與了“蛟龍?zhí)枴钡难兄坪驮囼炐詰?yīng)用,中國科學(xué)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水下機器人研究室博士研究員劉開周作為它的潛航員也曾經(jīng)七次潛航,主要負責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制的主控制系統(tǒng)。 

  海底世界的動物長得像植物 

  記者:7000米深的海底環(huán)境怎么樣? 

  劉開周:在“蛟龍?zhí)枴毕聺撨^程中,開始會看到觀察窗外透出生物發(fā)出的亮光,但是幾百米以下窗外已一片漆黑,即便是打開了“蛟龍?zhí)枴?0個遠光燈,也僅能看到10余米的距離,海底溫度只有一兩度。 

  記者:深海海底地貌和陸地一樣嗎? 

  劉開周:海底地貌和陸地大致一樣,也有高山、峽谷、平原、盆地,甚至還有火山。有時“蛟龍?zhí)枴痹诤O律顫撨\行中迎面就會遇到陡峭的懸崖峭壁,有時還會遇到海下火山,附近海水溫度最高能達300多度。我們要在這個環(huán)境下避開噴發(fā)的“黑煙囪”,還得取得附近海底的物質(zhì)樣本。 

  記者:海底生活的動植物是像我們看電視里那樣豐富嗎? 

  劉開周:淺海區(qū)生物還相對豐富,但是進入深海區(qū)有點像荒漠,過很長時間才能看到飄過來的很少見的魚。有時候還能看到長得像植物似的動物,有的動物外形就像是盛開的百合花一樣美麗,有的像是一棵蒲公英。 

  在歷年海試過程中,有時可以看到正在蠕動的五顏六色的海參,有紫色、黃色、白色透明的、有的還發(fā)著點點亮光。還有紅色的蝦、海星、成群棲息的螃蟹。 

  機械手用網(wǎng)兜捕捉深海生物 

  記者:“蛟龍?zhí)枴蓖ㄟ^哪些部位收集這些生物標本? 

  劉開周:一般從海面潛至7000米深的海底約需3個小時,“蛟龍?zhí)枴笨梢赃B續(xù)在海中工作10個小時。在“蛟龍?zhí)枴钡那胺接袃芍粰C械手臂,這個手臂非常靈活,不僅能夠抓取海底生物、礦物,而且能夠使用網(wǎng)兜捕捉游動的海底生物。 

  機械手由主、副手構(gòu)成,就是潛航員在艙內(nèi)操控臺上控制兩個微縮的手臂,從而控制著艙外的兩個大機械手。潛航員在日常練習中能夠使用一只機械手握著水瓶,向附近的紙杯倒水,滴水不漏。 

  曾在南海海底插五星紅旗 

  記者:每次深潛后,在海下會不會留下一些紀念物? 

  劉開周:基本上每次深潛時,都會在海底插上蛟龍?zhí)柤o念標志。在中國南海海底科考后,在海底插入了五星紅旗的標識,還擺放了“龍宮”等中國元素的紀念物。 

  記者:“蛟龍?zhí)枴倍啻蔚暮5卓瓶?,有無重大的海底發(fā)現(xiàn)? 

  劉開周:伴隨著“蛟龍?zhí)枴睆膸装倜咨?,下潛?000米直至7000米深,科考的驚喜發(fā)現(xiàn)也越來越多。像是在中國南海就發(fā)現(xiàn)了多金屬結(jié)核等物質(zhì),這些豐富了我國科研成果。每次“蛟龍?zhí)枴被厥蘸?,眾多科學(xué)家都是欣喜分享這些海底標本。 

  潛到7000米深 

  艙內(nèi)降溫約16℃ 

  記者:艙內(nèi)的工作環(huán)境舒適嗎? 

  劉開周:艙內(nèi)工作空間較為緊張,要是一個人活動就得另外兩人配合。并且艙內(nèi)溫度變化大,在海面上艙內(nèi)悶熱潮濕,溫度能有30多攝氏度。但是下潛越深溫度就越低,要是到7000米的深海,艙內(nèi)溫度僅有14攝氏度。 

  水下的伙食有點像野餐,會帶一些面包、巧克力、水果等,但絕對不能吸煙。另外,由于“蛟龍”號上沒有衛(wèi)生間,因此艙內(nèi)解手不便,在下潛前一天和下潛過程中,他們都盡量少喝水,避免吃辛辣食物。 

  記者:潛航員在下潛過程中是否也要穿“航天服”,在艙內(nèi)是否會失重? 

  劉開周:每下潛10米壓力就增加一個大氣壓,但是“蛟龍?zhí)枴迸搩?nèi)基本是恒壓的,不需要穿“航天服”,也不會經(jīng)歷失重。 

  記者:您在深潛中有沒有遇到過驚險的事兒? 

  劉開周:曾經(jīng)發(fā)生過一次有驚無險的故事。一次海上風大浪高,回到海面上已晚上六七點,在夜幕下母船上根本找不到“蛟龍?zhí)枴?,而我們在艙?nèi)又伴隨著海浪搖晃不定,后來打開所有的燈才被母船發(fā)現(xiàn)。隨后我們對定位系統(tǒng)進行改進,上浮后將定位信息自動發(fā)送給母船。 

  記者:“蛟龍?zhí)枴比绾闻c海上母船聯(lián)系? 

  劉開周:這都是通過數(shù)字水聲通信系統(tǒng)。在水下,只有用中低頻的聲波才能做到在水下的長距離通信。2012年6月24日,“蛟龍?zhí)枴笔状螡撊?000多米深的海底,我們3名潛航員向遨游太空的“神舟九號”航天員送去祝福,是通過北京中轉(zhuǎn)進行“千里傳音”。 

  華商晨報主任記者 劉桐 

 ?。ㄔd于《華商晨報》 2016-07-20 A04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