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五屆公眾科學日活動吸引了眾多沈城市民參與其中,十個月大的寶寶、滿頭銀發(fā)的老者都來到中科院金屬所、沈陽自動化所、沈陽應用生態(tài)所、沈陽計算所,了解材料知識、動手做實驗、聽科普報告,過了一個充實的科普節(jié)日。
中科院“海斗”號萬米級自主水下機器人和深海液壓機械手系統(tǒng)
燃氣輪機
在金屬所“與祖國同行”展區(qū),眾多科技愛好者看到了金屬所面向國民經(jīng)濟建設的重大科研成果,以及燃氣輪機、動車組轉向機、港珠澳大橋等科研成果的比微縮模型。金屬所副所長、研究員孫曉峰做了題為《高溫合金——撐起祖國的一片藍天》的科普報告,他將高溫合金比喻成航空發(fā)動機的起搏器,深入淺出的講述贏得了陣陣掌聲。沈陽自動化所舉行了“探索世界·智造未來”為主題的科技成果展,“海斗”號萬米級自主水下機器人和深海液壓機械手系統(tǒng)兩項科研成果的實物首次與公眾見面。沈陽應用生態(tài)所通過《多彩的真菌世界》《神秘的植物世界》科普講座,讓孩子們獲得了對真菌和植物世界更系統(tǒng)、更專業(yè)的認知。生物標本互動實驗、顯微鏡下的世界、“生態(tài)繪彩”文創(chuàng)游戲等環(huán)節(jié)也充分滿足了大家的科學求知欲。
港珠澳大橋模型
據(jù)了解,中科院沈陽分院與系統(tǒng)在沈各研究機構一起精心準備了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科普大餐,免費開放的實驗室、樹木園、標本館、機器人展廳、海洋生物標本館、海洋科普展廳等科普基地與場館達到70余個,公眾科學日期間將組織34場主題各異、妙趣橫生的科普報告,并通過展示、動手實驗、有獎問答等形式展示中科院院科技成果、傳播科學知識。中科院沈陽分院副院長馬越紅表示,今年公眾科學日預計將吸引超過3萬人來到中科院在沈各科研機構。沈陽分院將實施青年科技專家走進中小學校園行動,通過科普報告和科普實踐活動,提高中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解科學、熱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