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一個海洋探測設備檢測平臺在山東進入了“趕工模式”。這個以“共享”為特征的平臺供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13家共建單位共享,最終將在設備檢測、技術操作、數據規(guī)范上實現標準統(tǒng)一。
“現在,很多科學家有意愿在共享平臺上工作。但如果我們的路沒修好,標準沒建好,大家在配合上是有困難的?!敝锌圃汉Q笱芯克L助理刁新源說,“我們也是希望體制機制的突破能夠給大家的互動合作掃清障礙?!?/p>
整合分散的科技力量,大設備有了新應用
去年6月,山東省與中科院、青島市簽約共建中科院海洋大科學中心,此舉整合了13家涉??蒲袡C構分散的科技力量,也讓原來分散在各個研究所的大設備有了新應用。
中科院光電研究院擁有先進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一直希望向海洋領域拓展,但因解決不了監(jiān)測設備在海上架設的問題,計劃難以推進。如今,海洋大科學中心觀測潛標網的共享使用,讓這兩家單位實現了合作。
服務涉海領域,科研過程也頗具看點。
該技術團隊在對海上設備進行優(yōu)化時遇到了新問題:把原本在陸地上成熟的產品用在大海里,耐腐蝕、防水、平衡補償等技術障礙都需要解決,而單靠一家單位攻關,時間長,風險高。該需求迅速傳遞到中心的13家共建單位,各領域的科研團隊協同攻關,消除了項目團隊的后顧之憂。按照計劃,一批新設備在今年下半年入海,海陸空一體化的北斗信息網絡將在山東組建起來。
中科院海洋大科學中心籌備組組長、海洋研究所所長王凡總結道:“我們通過科學問題和社會目標的凝練來組成跨研究所的攻關團隊,不同成果我們很好地把它組合起來,原有的能量能夠盡可能多地釋放出來,這就盤活了我們的存量。”
但搭建共享平臺,并不僅僅是為了攻關縱向科研課題。
從揭榜制到包干制,改出科技攻關新動力
“該改的堅決改,全面推行科技攻關‘揭榜制’,同步推行首席專家‘組閣制’、項目經費‘包干制’,‘改’出科技攻關新動力?!边@是山東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提出的“科教改革攻堅行動”的一部分。
提出此項改革,顯然有的放矢。去年11月,中科院—山東省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上,海洋大科學中心帶著精心篩選的300項成果向160多家企業(yè)推介,然而,現場揭榜的企業(yè)只有20多家,其中一半是傳統(tǒng)養(yǎng)殖行業(yè),產業(yè)承載能力弱的短板暴露無遺。王凡坦言:“現在很多企業(yè)也有榜單希望科研院所去揭,但是依靠我們現有的成果儲備還不具備揭下來的能力。”
對癥下藥,山東決定打破海陸界限、部門界限、區(qū)域界限,以海洋大科學中心為龍頭,以產業(yè)為導向,充分釋放優(yōu)勢研究力量。
記者了解到,今年,中科院海洋大科學中心梳理經濟社會發(fā)展需求,發(fā)布了12個技術創(chuàng)新引導項目,在海洋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yī)藥、高端裝備、海水綜合利用等新興產業(yè)領域布局7個交叉研究集群,以架起科技與產業(yè)的橋梁。
“目前山東正處于創(chuàng)新型省份建設的關鍵期、攻堅期,補足這方面的科技短板,改變創(chuàng)新資源引進的路徑,現在已經很清晰,就是由點到線到面。”山東省科技廳廳長唐波認為,“目前山東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工程,就是推動創(chuàng)新要素協同發(fā)展的重要的力量源,有了它們,各種創(chuàng)新要素會產生幾何級數的變化?!?/p>
?。ā犊萍既請蟆?2020-04-07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