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是最重要的草地利用方式,是影響草地群落結構和功能的最主要人為干擾方式。放牧對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影響形式和過程也是復雜多樣的。放牧會導致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種組成發(fā)生顯著變化,例如植物種類的消長,生活型的分化,群落結構的分異等,最終的結果是顯著改變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多樣性格局,進而影響著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過度放牧是半干旱生態(tài)系統(tǒng)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盡管過度放牧對全球環(huán)境造成了挑戰(zhàn),但是過度放牧對幼苗庫物種組成及功能影響的研究相對較少,放牧干擾如何影響榆樹疏林草原幼苗更新的機制尚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tài)研究所荒漠化防治組助理研究員王永翠博士等,調查研究了三種不同放牧強度對科爾沁沙地榆樹疏林草原幼苗組成和功能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中度放牧條件下植物群落具有較高的幼苗密度,且多年生草本植被數量較多,群落更加穩(wěn)定;并且在中度放牧的條件下,牲畜不喜食幼苗和有毒幼苗的比例最低。該研究為更好地了解不同放牧強度如何影響榆樹疏林草原幼苗組成和功能提供了有價值的數據。
以上研究結果以“The impact of grazing on seedling patterns in degraded sparse‐elm grassland”為題發(fā)表在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上。王永翠為第一作者,阿拉木薩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41601588)和遼寧省博士啟動基金(201501038)等項目的資助。
圖1. 不同放牧干擾強度下幼苗組成的DCA分析
圖2. 不同放牧干擾強度下幼苗關系的PC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