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小體是由一些厭氧的梭菌分泌的多酶復合體,是高效的木質(zhì)纖維素降解分子機器,在木質(zhì)纖維素資源的降解利用和生物技術開發(fā)中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纖維小體的酶組分受到胞外底物種類的調(diào)控,關于纖維小體調(diào)控機制的研究對理解纖維小體的高效作用機制和纖維小體的應用開發(fā)都具有重要價值。代謝物組學研究組多年來致力于梭菌及其纖維小體的研究和應用開發(fā),利用研究組自主研發(fā)的遺傳操作硬件設備和軟件工具,對熱纖梭菌的生理生化、纖維小體的組裝、合成調(diào)控與產(chǎn)物抑制、產(chǎn)物攝取與代謝等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為揭示SigI/RsgI在纖維小體調(diào)控中的作用機制,研究人員首先通過核磁共振實驗闡明了RsgI與SigI的結合方式,并進一步解析了該復合體的三維結構。結果表明RsgI主要通過胞內(nèi)結構域與SigI的C端結構域結合形成穩(wěn)定的復合體,其中RsgI的胞內(nèi)結構域是由 片構成的桶狀結構,SigI的C端則由8個 螺旋形成緊密的結構,兩者之間通過多種作用力形成穩(wěn)定的復合體。這種復合物結構和已知的其他 /抗 因子復合物結構完全不同,代表了一類獨特的 /抗 因子復合物結構類型。研究人員進一步通過結構和突變分析揭示了SigI上識別啟動子-35區(qū)DNA的關鍵區(qū)域,并發(fā)現(xiàn)SigI/RsgI因子之間的識別特異性是通過兩個蛋白質(zhì)上的多對殘基之間的協(xié)同作用實現(xiàn)的。
這些研究結果揭示了這類新的 /抗 因子的結構功能機制,使人們對于細菌的轉(zhuǎn)錄過程和對胞外環(huán)境感應的分子機制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也有助于增進人們對纖維小體調(diào)控機制的理解,可以為產(chǎn)纖維小體細菌的改造和應用提供基礎。此外, /抗 因子是合成生物學研究中的重要調(diào)控元件,新的 /抗 因子可以為合成生物學元件開發(fā)提供更多的選擇性,而對其機制的理解將有助于改進這些元件的性能。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和山東省的資助。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中以國際合作交流項目的資助下,以色列威茲曼科學研究所和特拉維夫大學的多位研究人員參與了該研究的完成。該研究部分高場核磁共振數(shù)據(jù)的收集得到了廈門大學高場核磁共振中心姚宏偉博士的大力協(xié)助。青島能源所博士生魏真為該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馮銀剛研究員為論文的通訊作者,代謝物組學研究組多位學生和研究人員參與了該項目研究工作。(文/圖 馮銀剛 劉亞君)
![](./W020240819616314424752.jpg)
圖1. 新型 /抗 因子SigI/RsgI的復合物結構和已知的其他 /抗 因子的復合物結構完全不同。左圖為SigI/RsgI的結構,右圖為三種已知的其他 /抗 因子復合物的結構。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93/nar/gkz355
Zhen Wei, Chao Chen, Ya-Jun Liu, Sheng Dong, Jie Li, Kuan Qi, Shiyue Liu, Xiaoke Ding, Lizett Ortiz de Ora, Iv n Mu?oz-Guti rrez, Yifei Li, Hongwei Yao, Raphael Lamed, Edward A. Bayer, Qiu Cui, Yingang Feng* (2019) Alternative I/anti- I factors represent a unique form of bacterial /anti- complex. Nucleic Acids Res., gkz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