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由世界腐蝕組織、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聯合舉辦的“世界腐蝕日”大型科普活動在遼寧省科技館成功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柯偉,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院長韓恩厚、副院長馬越紅,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張春英,金屬所黨委副書記、副所長徐巖等出席了本次活動。
活動以“走進腐蝕世界 營造健康生活”為主題,通過科普報告、“走進腐蝕世界”科普展覽、“趣味腐蝕現象”系列科普實驗、科學體驗營及科普知識問答等活動,向社會公眾普及腐蝕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利與弊,學習如何控制腐蝕,提高腐蝕防護意識。
世界腐蝕組織主席、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韓恩厚為社會公眾作了題為《腐蝕-使用材料的永恒主題》的報告。他在報告中特別強調,我國每年為腐蝕付出的代價相當于每年GDP的4%-5%。腐蝕不僅污染環(huán)境,還會威脅人類健康,廚房里銹跡斑斑的鐵鍋、水龍頭,道路融雪劑腐蝕的馬路、橋梁等。但腐蝕如果巧妙利用也可以為民造福,如熱水器中的鎂棒、可降解的骨內固定器件、可降解的鎂合金心血管支架等。腐蝕就發(fā)生在每個人的身邊,但至少發(fā)生的30%的腐蝕是可以通過科普、研究與技術應用來實現降低損失、降低資源消耗、降低污染的。國內的管理者、相關行業(yè)以及每個人對腐蝕的認識仍有待提高。
“走進腐蝕世界”科普展覽從腐蝕揭秘、腐蝕與生活、工業(yè)與自然環(huán)境腐蝕、核電知識、腐蝕的利用、重大工程腐蝕等六個展區(qū)為公眾全面展示腐蝕與防護知識,讓大家認識到腐蝕問題對日常生活乃至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影響。
在“趣味腐蝕現象”科普實驗區(qū),來自金屬所的研究生為前來參觀的公眾們演示了“電解池中的五彩繽紛”,“金屬的吸氧腐蝕”,利用“水果電池”驗證金屬活潑性順序,“鐵和鎂的電偶腐蝕”,“銅鋅原電池試驗設計”等科普小實驗,社會公眾通過現場參與,近距離的了解腐蝕。
活動期間,金屬所材料環(huán)境腐蝕中心特地為來自遼寧省實驗中學國際部的學生設計了的科學體驗營,讓同學們走進研究所、走進研究室,與青年科學家們一起做實驗。
“世界腐蝕日”是由世界腐蝕組織發(fā)起設立,世界腐蝕組織是經過聯合國認定的非政府組織,其使命是推動和促進腐蝕控制的教育和實踐,為取得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做貢獻,其任務是提升公眾對腐蝕和腐蝕控制的了解、重視以及如何用科學辦法解決腐蝕問題,甄別世界范圍內的腐蝕管理實踐、為政府、工業(yè)界和有關團體推薦腐蝕控制的專家、推進腐蝕領域的世界通用標準。
馬越紅副院長主持
柯偉院士致辭
韓恩厚研究員作科普報告
科普報告會場
科普小實驗
科普展覽
腐蝕科學營結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