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第七屆學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于5月19至20日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舉行。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李燦院士,副主任丁奎嶺院士、謝在庫院士,委員包信和院士、丁維平教授、劉中民院士、王建國研究員、王野教授、吳凱教授、夏春谷研究員、徐柏慶教授、徐杰研究員、宗保寧教授級高工,顧問委員徐如人院士、謝有暢教授、何鳴元院士、林國強院士,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重點實驗室處相關領導,以及實驗室職工和學生9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分別由學術委員會主任及副主任主持。
會上,實驗室主任申文杰研究員對實驗室近四年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匯報,全面介紹了實驗室的基本情況、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近期重要研究進展以及實驗室未來的發(fā)展規(guī)劃等。隨后,實驗室的九位研究人員分別匯報了實驗室代表性研究成果的最新進展:傅強研究員作了題為“納米限域催化的表界面研究”的報告;黃延強研究員介紹了“單原子催化劑”方面的工作;楊維慎研究員匯報了“無機膜與膜催化”的研究進展;劉中民作了題為“煤基乙醇技術及工業(yè)示范”的報告;潘秀蓮研究員介紹了“OX-ZEO合成氣轉化新平臺”方面的工作;王集杰博士作了題為“雙金屬氧化物固溶體催化劑上CO2加氫制甲醇”的報告;李仁貴副研究員匯報了“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中的電荷分離與傳輸”方面的研究進展;姚婷婷博士介紹了“表/界面調控光電催化分解水性能”方面的研究工作;范峰滔研究員作了題為“半導體光催化體系的光電成像研究”的報告。
最后,學委會委員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對實驗室的研究工作等方面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時也對實驗室的發(fā)展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委員們建議實驗室需加強與其他相關學科的交叉,以及與國外一流大學及科研院所優(yōu)勢互補、強強聯(lián)合;要重視并強化年輕人才的培養(yǎng),進一步凝練提升戰(zhàn)略定位,瞄準國際前沿方向和國家戰(zhàn)略需求,聚焦人類社會發(fā)展面臨的重大問題,使得實驗室的戰(zhàn)略布局更具有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