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沈陽10月16日電(記者王瑩)“這是水下機器人第三次參加北極科考,但前兩次一定程度上是進行機器人本身的性能測試,而這次完全是承擔科考任務,采集海冰溫度、鹽度、深度等科考數(shù)據(jù),供研究人員分析太陽輻射對北極海冰融化的影響等問題。”沈陽自動化所助理研究員曾俊寶說。
北極ARV水下機器人是沈陽自動化所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開發(fā)研制的科考機器人,曾先后參加我國第三、四次北極科考。近日又圓滿完成了我國第六次北極科考任務,隨“雪龍”號破冰船返回。
記者在自動化所現(xiàn)場看到,北極ARV為長方體形狀,約1米長,寬高均不足1米。曾俊寶介紹說,機器人載體有5個推進器,幫助其在水下完成上升下潛、前進后退、側移及轉艏等動作。同時北極是高緯度地區(qū),受到磁場的干擾,傳統(tǒng)的導航設備不能使用,所以北極ARV配備有光纖陀螺和多普勒測速儀來完成冰下高精度導航,這也是它和傳統(tǒng)機器人最大的一個區(qū)別。
曾俊寶介紹說,冰站作業(yè)期間,操作人員將集裝箱作為操控北極ARV的冰面控制間,通過在冰面上開鑿冰洞使北極ARV進入冰下進行觀測作業(yè)?!氨睒OARV對雪龍船左側的海冰100米乘100米的區(qū)域進行了三次掃描式觀測作業(yè),對雪龍船在破冰過程中形成的水下海冰分布進行了詳細拍攝,首次獲得了雪龍船從船頭至船尾的完整冰下視頻資料,還拍攝到北極冰下的多種浮游生物,使研究人員可以更加直觀的對北極進行研究?!?/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