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科研人員向參觀學生門演示電解池中發(fā)生的電化學腐蝕現(xiàn)象。(圖 陶加攝)
中化新網訊 4月25日,由世界腐蝕組織、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主辦,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等單位共同承辦的第10個“世界腐蝕日”科普宣傳活動在遼寧省科技館開幕。2000余名社會公眾參加了這場科普活動。
世界腐蝕組織主席、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韓恩厚為社會公眾做了題為腐蝕-使用材料的永恒主題》的報告。他特別強調:“我國每年為腐蝕付出的代價相當于每年GDP的4%-5%。他特別強調:我國每年為腐蝕付出的代價相當于每年GDP的4%-5%。以2017年的統(tǒng)計數據為例,全國范圍內腐蝕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3萬億,而當年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總和為0.3萬億,相當于腐蝕造成損失的10%,因此腐蝕現(xiàn)象被認為是“金屬身體發(fā)生的癌癥”。在“趣味腐蝕現(xiàn)象”科普實驗區(qū),來自金屬所的研究生為前來參觀的公眾們演示了“電解池中的五彩繽紛”,“金屬的吸氧腐蝕”,利用“水果電池”驗證金屬活潑性順序,“鐵和鎂的電偶腐蝕”,“銅鋅原電池試驗設計”等科普小實驗,社會公眾通過現(xiàn)場參與,近距離的了解腐蝕。
韓恩厚說:“這個面向高中生的科學體驗營創(chuàng)新了科普模式,建立了科技資源與教育資源共享機制,促進了科研與教育的深度融合?!?/p>
“世界腐蝕日”是由世界腐蝕組織發(fā)起設立,世界腐蝕組織是經過聯(lián)合國認定的非政府組織,其使命是推動和促進腐蝕控制的教育和實踐,為取得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做貢獻,其任務是提升公眾對腐蝕和腐蝕控制的了解、重視以及如何用科學辦法解決腐蝕問題,甄別世界范圍內的腐蝕管理實踐、為政府、工業(yè)界和有關團體推薦腐蝕控制的專家、推進腐蝕領域的世界通用標準。